近日,从美国的《中国历史评论》(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刊物传来消息,我院李伏清教授的学术成果Study On Li Shicen《李石岑研究》用英文在该刊物2020年发表。
李教授的长文以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所担当的“中国向何处去”的路径探索的时代使命为主题,选择李石岑为个案,概括他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和两次大的思想转变,总结李石岑在哲学研究、编辑工作和教育工作方面的贡献,剖析了他的三种学术品格: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和经世致用,大体上代表了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和学术品格。由此得出结论:李石岑在五四前后是一位“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更确切地说,他在新文化/五四代知识分子的许多方面都很典型——但并不是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典型,分析其典型之处及非典型的表现。李石岑从对西方哲学如柏格森、尼采、倭铿等“表现生命”的生命哲学的服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大热情和赞扬。就其通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而言,又不具有代表性,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多选择去欧洲和苏俄探索原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实行“行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李石岑更多的是学术理论型的马克思主义。同时,由于李石岑英年早逝,尚未成为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石岑研究》一文既是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其主持的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哲学原创性与冯契思想研究中关于哲学原创性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期间曾与Peter GueZarrow(沙培德,美国康涅迪克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及其课题组多次讨论研究,做学术汇报和交流。
CHUS出版的《中国历史评论》(ISSN 1547-402X)是一本经过全面引用和大力编辑的跨国历史杂志,每年的三月和十一月出版。该期刊发表有关每个时期的中国历史,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关系,华侨的历史经验以及历史比较研究的原创性研究。它的“论坛”部分将对主要历史学家进行访谈,并讨论有关教学和写作历史专业的问题。它的“书评”部分介绍了以英语出版的,通常在英语世界中无法获得的最新历史课题。该杂志于1987年开始出版,标题为“历史学家”。 1989年,它在国会图书馆登记注册,并以《中国历史学家》(ISSN 1043-643X)的名称作为参考历史期刊开始出版,直到2000年为止。2004年恢复常规出版时,它采用了当前的名称。
该刊在英文世界颇有影响,如德国海德堡大学、“亚-欧”研究中心资深教授鲁道夫•瓦格纳(Rudolf G.Wagner) 和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柯文(Paul A. Cohen,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教授和史华兹 (Benjamin I. Schwartz) 教授,代表作《在中国发现历史》)都曾在该刊发表论文。
李伏清,女,出生于1981年7月,湖南湘乡人,437ccm必赢国际,博士生导师。有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于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三本,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一级、CS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5年被遴选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遴选为《湖南省教育人物志(1978-2015)》入志人选,曾分别荣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第十二届哲学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二等奖(排名第2),湘潭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多次荣获湖南省社科联成果奖一等奖,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及指导老师等,多次荣获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湘潭大学韶峰学者特聘岗位计划学术带头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遴选人,湘潭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人选。